中美技术官员正在华盛顿展开新一轮经贸磋商。就在双方会谈进行的同时,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份重要公告,引发广泛关注。
这份公告的发布时机和内容都值得玩味。过去外界常认为,中国的反制措施往往显得被动,像是见招拆招的应急之举。但这次情况截然不同——中国亮出的是一套系统完备的法律制度框架,采用双轨并行的设计思路。这意味着反制措施不再是零打碎敲,而是形成了规范化的长效机制。
这套制度体系包含两大核心措施:首先是不可靠实体清单。被列入该清单的企业将面临全面市场准入限制,不仅进出口贸易受阻,新增投资也将被叫停。这相当于切断了这些企业与中国市场的联系,使其失去重要的发展空间。
展开剩余76%其次是出口管制清单,主要针对具有军民两用性质的技术和设备。这类物资一旦被列入清单,将受到严格的出口管控,特别是在军事应用领域会被重点限制。这不仅影响企业的商业利益,更可能打乱其战略布局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采取了精准施策的方式,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措施,完全不同于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做法。这种针对性强的反制手段,标志着中国在应对外部压力时,已经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设计,从临时性措施转向制度化安排。
公告特别强调所有措施都依法依规实施。对内确保程序合法,对外则用国际通行的规则语言进行回应。这种表述既体现了法治精神,也增强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。同时,制度还保留了灵活调整的空间,相关企业可以提出申诉,在保持威慑力的同时,为外交协商留有余地。
这次反制的时机选择尤为精妙。9月24日,财政部官员贝森特刚宣称美国握有包括飞机发动机、关键材料等多项筹码。次日,中国就公布制裁措施,恰逢中美技术经贸会谈期间。这种即时回应打破了以往信号传递的滞后性,清晰传达了中国立场。
从更长时间维度观察,中国的反制节奏把握得当。今年4月对27家美企实施制裁后,5月和8月两次暂停反制释放善意。此次行动恰在8月宣布的90天暂停期中点实施,形成谈打结合的互动新模式。这种收放自如的策略,改变了美国单方面施压的旧有模式。
此次制裁的精准度也值得称道。被列入清单的六家企业,如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、萨罗尼克科技等,都是美国军工体系的关键参与者。其中多家企业直接参与亚太军事项目,如复制者计划等。这种针对性打击直指美国军事部署能力,形成非对称优势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在实施制裁的同时,仍强调对合规外企的开放态度。这种双轨并行的策略既保持压力,又展现理性,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,也为国际经贸合作保留了空间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