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拉伯国家联手对抗以色列计划流产,内部矛盾成最大阻碍
2025年9月,57个阿拉伯及伊斯兰国家召开紧急会议,试图商讨如何应对以色列的军事威胁。然而,这场声势浩大的会议最终只达成了象征性的谴责声明,未能形成任何实质性行动方案。
面对这一局面,巴基斯坦和沙特迅速行动,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,建立“巴沙军事同盟”。根据协议,若沙特遭到以色列攻击,巴基斯坦将直接介入,协助沙特抵御以军进攻。然而,这一举措并未改变整体局势,因为阿拉伯国家内部的分歧已让联合军事行动化为泡影。
埃及的“阿拉伯版北约”计划
埃及曾提出一项雄心勃勃的军事联盟构想,旨在仿照北约模式,打造阿拉伯国家集体防御体系。按照该计划,一旦以色列对任何一个成员国发动攻击,所有阿拉伯国家将联合反击。此外,联盟还将共同打击极端组织,提升地区反恐能力。
展开剩余74%这一设想若能实现,将极大增强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威慑力。埃及甚至详细规划了作战部署:
- 兵力规模:战时动员100万正规军,配备5000辆坦克、1000架战机和3000门火炮,形成压倒性优势。
- 作战分工:
- 南部战线:埃及主力进攻,投入20万精锐部队及4000辆坦克,包括1100辆美制M1A1,配合“阵风”和F-16战机,力求歼灭以军南部军区。
- 北部战线:由伊拉克、约旦及沙特等国负责,沙特将出动300辆M1A2坦克、200余架F-15SA和72架“台风”战机,全力压制以军北部防线。
- 后备支援:阿尔及利亚、突尼斯和摩洛哥等国也将参战,其中阿尔及利亚空军的苏-30MKA、苏-57等先进战机可提供关键空中支援。
- 额外变量:巴基斯坦的加入被视为重要助力,其“沙欣-3”导弹可对以色列本土构成直接威胁。
内部分歧导致计划破产
尽管方案看似完美,但在最关键的领导权问题上,各国争执不下。埃及坚持由自己担任联军最高指挥官,并主导军事决策,但海湾国家强烈反对,尤其是沙特。沙特担心埃及会边缘化其他国家的贡献,甚至独占战果。此外,沙特还明确排除伊朗和土耳其的参与,认为两国另有野心。
由于无法达成共识,埃及的“阿拉伯版北约”计划彻底搁浅。最终,仅有沙特和巴基斯坦结成军事同盟,而其他海湾国家如阿联酋、卡塔尔虽可能加入,但缺乏埃及和北非国家的支持,整体战力大打折扣。
历史重演:内讧成致命弱点
阿拉伯国家此次失败再次暴露了长期存在的内部问题——团结不足,各自为政。埃及曾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重创以军,证明其战斗力不容小觑,但如今海湾国家更倾向于依赖自身联盟,而非整合全阿拉伯力量。
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甚至无需担忧,因为阿拉伯国家尚未开战就已陷入内斗,让以军再次躲过一场大规模冲突。若这种分裂持续,阿拉伯国家恐难在对抗以色列的战争中占据上风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